•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湖北高校

理工人物一群致力于“文工互补”实践的师范人

时间:2016年05月10日 信息来源:湖北理工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湖北理工学院以“明德格物 经世致用”为校训,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自由、培育个性、发展能力、服务社会”为价值追求。作为湖北理工学院的教学院部,师范学院在湖北理工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浪潮中,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己任、以“打通体系,文工互补”为人才培养模式,正扬帆远行。在这艘满载希望与硕果的帆船上,有这样一批水手:他们同心协力、共谋院校的发展;他们薪火相传,播撒知识的种子;他们爱生如子,发掘学生的潜能;他们各展所长,培育茁壮的树苗!


一片冰心在玉壶-----陆庆祥

     陆庆祥,南开大学美学硕士,浙江大学美学博士,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在站博士后。研究领域:休闲哲学、休闲教育、审美文化。现为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休闲哲学委员会会员。长期致力于美学、休闲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自2008年以来,共发表与休闲有关的论文23篇,其中CSSCI 有6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中文核心1篇,与休闲相关的课题4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宋代休闲美学思想研究,2012年),中国博士后第55批二等资助面上项目一项(民国休闲教育思想研究,2014年)。近两年以第二作者、第二主编发表与休闲相关的学术著作两部,其中参与北京大学叶朗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工程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第6卷》,作为第二作者参与撰写12万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陆庆祥博士近几年在休闲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颇多,在国内休闲学界取得了较大的影响。由其发起召开的中国休闲哲学论坛,已经成为国内休闲学术研究的知名品牌,推动了中国休闲哲学的研究。中国报道网、求是机关理论网、中国日报、人民政协报争相报道,认为由陆庆祥带领的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是国内休闲学研究中“新生力量的崛起”。

 

    陆庆祥博士常被学生称为“理工才子”。他的才气不仅仅体现在学术生活中,在学生的培养教育上,陆博士的才气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中文系的教师,他以开放式的教育姿态引导学生,力求学生摆脱埋首故纸堆的文科生弊病,努力挖掘他们的表达自我空间。陆博士在课堂内外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们亲热地称呼他为“老班”,情感之融洽可见一斑。陆博士在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浪潮中,以休闲文化中心为基点,倡办演讲与朗诵比赛、论语读书会、雏英论坛等多项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引起校内外的强烈反响。

 

古典文学遇上互联网+ ——胡斌

    胡斌,男,湖北英山人,副教授。四川大学古典文学硕士。现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及民间通俗文化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明清小说研究》《文史知识》、《文艺评论》、《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5部(含合著)。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主持省教育厅项目“基于‘三国’题材的穿越类玄幻小说研究”、校级项目“民间历史知识体系初探”等。荣获黄石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胡斌老师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在课堂上,他总是面带微笑,侃侃而谈。历朝历代典故引用、信手拈来,洒脱的人格风范更为其课堂增添了各种生动。学生们总是容易被他的谈吐所牵引,沉浸在古典文学的海洋。在互联网+形势下、受学校应用转型观念的影响,胡斌老师关注前沿问题。近年来,他将学术视野由古典文学扩展至网络文学研究,勾连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学样式,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同时,胡斌老师指导学生在网络文学与地方文化方面进行研究,涌现一批质量较高的成果。

 

教学相长两相宜-----吴永斌

    吴永斌,民革党员,副教授,湖北理工学院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欧阳中石先生访问学者、黄石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学员被中国书协评为“向人民汇报——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获书法报2013-2015书坛新秀总决赛优秀奖。被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为“湖北十大青年书法家”并在北京、荆州举办十人展,在武汉举办“雅园翰墨七人展”。作品获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览优秀奖(最高奖)、第五届兰亭奖佳作奖、全国首届、第二届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书法一等奖、湖北省第五届黄鹤奖创作奖(湖北政府奖,书法最高奖)、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艺奖书法作品奖(湖北文艺奖最高奖),连续三届入展全国第八、九、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及中国书协其它各项展览20余次。

 

    吴永斌老师热爱书法,更热爱书法教学。他常道,面对书法,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老师是他的职业,学而不倦是他的天性。近年来,师范学院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吴老师更是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借助湖北理工学院书法研究中心这一平台,孜孜不倦的培养一批又一批书法的新人。

 

畅游书海育桃李——舒韶雄

    舒韶雄,男,湖北蕲春人,副教授。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从事古代汉语、文字学等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论文《唐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墓志文字校补》发表于《中国文字研究》(CSSCI),《唐孙和墓志文字商校》、《隋刘度墓志文字校补》发表于《中原文物》(CSSCI),《唐齐璿墓前碑石碑文校释》发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北大核心)。合著2部:《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研究》、《春秋百年:大冶铁矿企业文化启示录》。主持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旧五代史》词汇研究”,校级重点科研项目“新见唐五代墓志文字研究与整理”。荣获黄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市级三等奖2项,2013年度湖北理工学院“科研标兵”,2013-2014年度湖北理工学院“优秀教学奖”。历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12篇。

 

    舒韶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舒老师在向学生讲解相关问题时总能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校“文工互补”大背景下,舒韶雄老师和其他志同道合者对黄石矿冶文化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研究》一书,呼吁社会注重对矿冶工业遗产的合理保护利用,利用工业遗产打造城市品牌,为后人留下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

  

言传身教学术新——陈新瑶

    陈新瑶,女,副教授,现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从事现当代文学、矿冶文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26篇。其中,论文《“工人文学”与中国工人的“文学梦”》发表于《文艺报》。专著1部:《钢与火的缠绵:武钢工人文学创作研究》,该书荣获2015年“湖北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参著3部:《黄石矿冶文学研究》,《鲁迅作品导读》,《大学语文实用教程》。主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国梦’”视域下产业工人文学创作研究”,省教育厅项目“新时期乡土文学的生态视野研究”,主持市级项目2项:“新世纪黄石地域文化研究”、“武钢工人矿冶文学创作研究”,主持校级教研项目2项:“高等理工科院校文艺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研究”。同时参与省级以上项目3项。历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8篇,并多次荣获湖北理工学院“优秀教学奖”、 “优秀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标兵”等奖项。

 

    陈新瑶老师教学严谨,一丝不苟。陈老师以其扎实稳固的专业水平,详细严谨的向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在学校转型的浪潮中,陈新瑶老师更为注重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学术应用的联系。在课堂内外的互动中,她要求学生多动口、多动手,以文献搜集、检索与整理能力为对象,注重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工人文学、矿冶文学的研究上,她不遗余力,为工业文明精神的传承、工业文化遗产的传播而奋力拼搏。

  

省级平台显身手——胡邦岳

    胡邦岳,女,湖北建始人,副教授。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师范学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现代汉语》负责人。从事现代汉语、口语课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21篇。其中,论文《从方言词看土家族物质文化》、《从方言词看土家族心理文化》分别荣获《语言文字学》杂志社科研成果一等奖,《从方言词看土家族婚姻文化》荣获《文化研究》杂志社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网络语境中汉语弱势地位的现状及对策”,省社科基金项目“恩施土家族方言文化及其保护与开发”,主持校级项目“黄石矿冶文化语言资源开发与利用”、“黄石文化旅游语言服务能力研究”、“电视剧《老大的幸福》范伟幽默语言风格研究”、“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武汉方言反串文化研究”等5项。参与省、校级项目3项。多次荣获湖北理工学院第一届“十大师德标兵”称号、青年教师理论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优秀教学奖等。

 

    作为师范学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胡邦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以饱满的激情,向学生传授每一个知识点。她的课堂特别生动,她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抑扬顿挫的声调荡漾环绕,指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迈向知识殿堂。近年来,胡老师立足现代语言,注重语言研究的应用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在黄石矿冶文化语言资源、黄石文化旅游语言等方面颇有创获,为黄石地方语言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心诗话总归真——刘绍军

    刘绍军,男,湖北大冶人,副教授。现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及中国古典文学及诗词文化的研究工作。在《江汉论坛》、《作家》、《心潮诗词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著作2部(含合著),曾发表中篇小说《魂断棋枰》、《暖冷玉传奇》;小说《五代棋侠》曾在《长江日报》连载。主持省级教育厅项目“创作客体的虚拟化与网络文学变革”、“言知行关系研究”等。

 

    刘绍军老师喜爱古典文学,以他深厚的家学渊源与古典文学积累,在诗词创作上独具一格。他不仅善写古诗词,也同时创作自由诗;不仅热爱诗词创作,更乐于以春蚕吐丝的精神,言传身教,引领学生迈入诗词创作的殿堂。2015年,刘绍军老师指导的学生成家松参加“聂绀弩杯”全国两岸三地中华学子传统诗词大赛,荣获二等奖。刘绍军老师孜孜不倦,薪火相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古典文学知识的传播而不懈奋斗。

 

生机勃勃气象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新生力量

    谢晨,韩国仁济大学硕士,韩国釜山国立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媒介形象、文化传播和新媒体传播。自2010年以来,主持及参与省、市、校级科研、教学项目10项,发表在省级、国家级期刊上论文10余篇,其中《The Liyuan Style: effects on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曾获得韩国“釜山蔚山庆南地区传播学学术论文二等奖”。多次荣获省级、校级教学竞赛奖、说课比赛奖、班主任标兵,优秀教学奖等荣誉,并在黄石市多家医院、学校等机构推广文化传播,开设讲座,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刘燕,湖北红安人,讲师。武汉大学文学博士生。现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及传播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持校级科研、教研项目多项。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紧密结合当前学术前沿,不断拓宽研究范围。

    熊恺妮,中共党员,湖北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荣获2013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主持校级创新项目一项。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目前致力于网络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融通研究。

    网络新媒体是师范学院适应学校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所申报的新兴专业。师范学院立足于“文工互补,应用领先”的办学理念,集中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厚积薄发,正全力开创师范学院工作的新局面。

  

    【后记】明德格物大学道,经世致用理工魂;桃李芬芳磁湖畔,学高身正师范人。作为工科中的文科院系,师范学院上下一心,利用自身办学特色,秉持“立足湖北,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湖北理工学院的文化传播基地。随着学院办学定位与办学目标的精准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的稳固化,师范学院的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中不断突破自我,乘着转型的巨浪一往无前。

(师范学院 供稿)

上一篇:我校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安全管理培训
下一篇:理工人物一次援疆行 一生援疆情
(作者:佚名 编辑:湖北理工学院)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